打好组合拳 走好稳岗路

发布时间: 2024-04-04 来源:升博体育官方app下载/蒸汽锅炉

产品详情

  举办各类招聘会319场次,组织7766家次企业参会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0.2万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13万人次……一串串亮眼的数据,彰显了江苏省盐城市人社局的稳就业成效。

  今年以来,盐城市人社局在保企业用工引才方面持续发力,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方式,用心提升服务质效,巧用“加减乘除”法,打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因市场回暖,订单量增长,我们公司急需20名熟练缝纫工。今天人社部门就把工人组织过来了,这让我们复工复产更有底气了。”近日,盐城可隆科技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人事负责人肖晓说,公司正在举办集中面试,现场22名求职者都是人社部门精准摸排后组织过来的缝纫女工。

  这是盐城市出台服务企业用工引才10项机制,连续三年开展“千名党员、服务千企”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专项行动中,盐城市让1002名党员干部全员上阵,挂钩联系3000多家工业规上企业,成立“用工招聘、社会保险、技能培训、劳动关系、政策咨询”五大专班,带着政策问答、服务指南和惠企政策,定期入企走访,了解用工需求,制定企业招聘需求、技能培训、保障用工三张清单,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在“我的盐城”App首页开设“盐企通”惠企政策专区,集成政策、动态更新,确保企业对惠企政策“应知尽知”。

  盐城市围绕产业链建设,积极为企业培育技能人才。盐城市紧扣企业技能人才需求,优化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申报新增专业17个;指导企业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帮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发布“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监管”调查,优化评价资源供给;依托盐城技师学院等龙头技工院校,深度开展技能培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各类招聘会319场次,组织7766家次企业参会招聘,提供就业岗位30.2万个次,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13万人次;开展技能培训6万人次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

  “我们公司是专门干余热锅炉研发、制造、安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我们收到了人社部门失业保险返还资金9.38万元,有助于我们企业稳定职工队伍、提升职工技能、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培军说。

  近年来,盐城市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盐城市加强财税、投资、消费、产业等方面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打通政策落实堵点,坚持“免申即享、直拨快补”,顶格落实各项援企稳岗、助企纾困、扩岗补助等“一揽子”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截至目前,盐城市先后为2773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129.2万元;持续加大金融稳岗力度,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用工规范的企业予以资金扶持和低息优惠,并重点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倾斜,为合乎条件的1125家企业发放“苏岗贷”近40亿元。

  “2月的生活补贴和租房补贴已经按时到账了。盐城的‘黄海明珠人才计划’真是很贴心,人才补贴力度大、申请便捷,发放也很及时,我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即可。”近日,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就职于盐城师范学院的张蕊,在手机上看着新到账的人才补贴说。

  今年,盐城市升级出台“黄海明珠人才计划”2.0版,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放大政策效应;聚焦盐城市“5+2”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精准绘制人才地图,深化校地合作,实施“万名学子聚盐”“驻盐高校学子留盐”等系列行动,组织全市6800家企业先后赴100多所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210次, 2023年引进高校毕业生4.1万人,留盐率超30%,发放人才卡1.46万张,发放各类补贴共计6.33亿元。

  同时,盐城市推深做实区域劳务对接,与陕西铜川、河南濮阳等地开展劳务协作,新签订劳务协作协议18份,新建劳务协作基地15个;推动厅市共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省内外的187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组建人力资源合作联盟,深入全市24个重点产业园区,提供人力资源服务20万人次以上。

  “我现在做的是非全日制工作,这样既有时间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每个月还有两千元的收入,感谢‘家门口’就业服务平台。”近日,待业一年的盐都区宝才社区居民商海波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这是盐城市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成果之一。盐城市将零工驿站、社区服务点与就业服务站融合建设,建成2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与金融机构共建32个“就业小站”,为求职者精准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等服务,帮扶2960名就业困难群体就近就业。

  盐城市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并且开展系列政策推介活动,线上线下优化就业政策宣传,逐步的提升政策知晓度、落实率;依托人社一体化系统、“盐才汇”等信息平台,组织摸排重点群体就业情况,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意向清、技能水平清、服务需求清,与企业用工需求清单精准匹配,做好“牵线搭桥”工作。

相关推荐